
WPS,WPS Office,WPS官网,WPS下载,金山文档,在线编辑文档,协同办公,云文档,云表格,在线表格,远程办公,远程会议,云办公解决方案,在线办公,多人协同云文档,协同办公平台,流程图软件东莞“全域文明”创建的号角已经吹响,而空气质量改善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重型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移动源污染。但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擅自破坏重型柴油车污染控制装置,对大气污染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守护“东莞蓝”,今年以来,东莞多部门联合开展重型柴油车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重型柴油车破坏污染控制装置违法行为。与此同时,通过建立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重点监控和年检源头把关长效工作机制,双管齐下,织密重型柴油车污染“防护网”,保卫蓝天白云,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为东莞“全域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11月3日上午,东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多名工作人员开着机动车排气污染流动执法车,来到位于南城街道的东莞市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展“回头看”检查。
据介绍,今年2025年3月26日,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城管部门开展柴油车用车大户入户专项检查时发现,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两台自卸货车(泥头车),存在在温度传感器连接处加装垫高螺丝的行为。
该操作通过使传感器对尾气温度感知偏差,导致车载系统误判温度未达尿素喷射阈值,进而减少车用尿素用量。而车用尿素是柴油车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关键还原剂,可以将尾气中的有害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其用量减少会直接削弱氮氧化物减排效果,从而危害大气环境。其后,执法人员对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处以5000元罚款,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并立案处理。
东莞市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共有76辆重型柴油车。东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现场监测室负责人黎浩荣介绍称,此次开展“回头看”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检查该公司所有重型柴油车的温度传感器连接处是否有加装垫高螺丝的行为、车辆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有无带故障行驶、尾气是否达标,以及柴油的硫含量和尿素浓度是否达标等。
现场,一名工作人员拿着内窥镜,将其一头伸入车辆排气污染处理箱面板的小孔;内窥镜的另一头则连着手机,上面显示着面板里面的温度传感器情况。“可以看到,这辆车里面的温度传感器没有加装垫高螺丝。”黎浩荣说,在平时执法时,如果通过内窥镜看到温度传感器有加装垫高螺丝等违法行为,则会用电动扳手打开面板,进行拍照取证。
“比如说,温度传感器没有加装垫高螺丝,排气污染处理箱里面是160℃,就会自动喷出尿素;假如加装了垫高螺丝,探头就只能感知上面的温度,比如100℃,那么就不会素了。”黎浩荣解释道。
随后,黎浩荣打开一辆重型柴油车驾驶室的车门,爬上之后将车辆启动,其仪表台上便会显示有无OBD故障灯。“这辆车没有显示OBD故障灯,说明它的OBD装置是好的。”
另一边,一名工作人员用胶头滴管从现场的“自助尿素加注站”取来尿素样本,送到流动执法车上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尿素浓度为31.9%。“尿毒浓度的正常值为31.8%-33.2%,说明这里的尿素是合格的。”该工作人员说。
此外,工作人员取样的柴油,经过流动执法车上的检测仪检测之后,显示其硫含量为3.99ppm,也在标准值范围之内(不超过10ppm即为合格)。
“我们现在不敢大意,不该省的地方就不能省。”东莞市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闫先生称,根据公司规定,司机的收入和成本挂钩,所以之前有司机私自通过在温度传感器连接处加装垫高螺丝从而减少尿素使用量,减少一些成本支出。
闫先生透露,此前被罚之后,公司对两名涉事司机进行了处罚并批评教育,并马上将涉事车辆的温度传感器装置进行复原。“我们也加强了管理,告诉司机可以从其它方面合理地控制成本;如果再有类似之前的违法行为,就会开除。”
今年4月,东莞生态环境、交通、城管、住建等部门协同发力,联合印发了《东莞市重型柴油车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启动了重型柴油车专项整治行动,该整治行动将持续至年底。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锁定用车大户及混凝土、土石方等运输行业,严厉打击拆除、垫高、拔出氮氧化物传感器和SCR温度传感器,以及非法刷写车载ECU(发动机控制器)、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等破坏车辆污染控制装置的行为,并明确了部门职责。
其中,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现场核查、溯源追查、立案处罚;交通部门负责督促营运企业落实整改;住建部门负责对混凝土企业进行约谈和警示教育;城管部门负责督促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在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前完成整改,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发力”格局。东莞重型柴油车排污治理也从以往由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转变,从而更好地织密重型柴油车污染“防护网”。
为彻底铲除污染排放违法“土壤”,东莞对全市用车大户企业开展“一轮次、无遗漏”的入户检查。至今,共对899家次用车企业开展入户检查,完成300多家混凝土、土石方企业的全覆盖检查,共检查重型柴油车3562辆次。
检查发现,20家企业部分重型柴油车存在温度传感器垫高或拆除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三款有关规定,上述违法行为已全部立案处理;截至目前已处罚16宗,另4宗正在案审中,累计处罚金额8万元,并对其中1家渣土车企业进行约谈。专项整治行动以高压态势形成强大震慑,让违规者无处遁形。
重型柴油车监管并非一时之举,而应久久为功。为此,东莞多措并举,推动重型柴油车监管从“一阵风”到“常态化”。
据介绍,一方面,东莞建立了“OBD重点监控”工作机制,实现“动态监管”。具体而言,依托东莞“重型柴油车OBD在线远程监控系统”科技支撑,建立完善OBD在线辆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情况实施监控并开展大数据分析,从而精确定位超标排放车辆,对OBD超标以及破坏污染控制装置行为有效监管,从以往“大海捞针”向“精准定位”转变。
生态环境部门在全市每辆重型柴油车上都安装了车载OBD诊断仪,对车辆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控。
另一方面,建立“年检源头把关”工作机制,卡住“源头关口”。东莞制定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问题车辆线索上报工作指引》,要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在车辆年审检验时,核查重型柴油车污染控制装置状态,从源头防范作弊。
此次对破坏重型柴油车污染控制装置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不仅是一次“铁腕治污”的实践,更是一次“全民环保”的动员。通过专项整治,既有效遏制了破坏污染控制装置行为,减少车辆超标排放,也帮助企业从内部加强管理,完善车辆使用制度化。同时,长效机制的建立,也巩固了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效,为东莞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10月20日,生态环境部门联合住建、城管部门,对东莞市某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开展重型柴油车污染控制装置专项整治检查。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工地内一台自卸货车(泥头车)的排气处理箱有明显焊接痕迹,执法人员用焊枪开孔检查,确认箱内核心污染控制部件已完全缺失,仅余空壳。
执法人员通过机动车环保网查询车辆识别代码(VIN码),确认该车原厂配置排气后处理系统为deNOX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配套排气消声器型号为WPSCR-002。但现场核实发现,该车后处理箱内部结构与原厂配置不符,核心SCR系统部件已被擅自拆除,导致车辆丧失氮氧化物催化还原功能,尾气直排污染环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已向该违法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并立案处理,要求企业限期恢复车辆排放处理系统,确保与随车清单载明的污染控制装置一致。同时将检查情况通报相关职能部门,由各部门依职责加强对该企业的日常监管。